首页>校园快讯>正文
校园快讯
【“985工程”项目巡礼】“工程仿生”项目锐意创新,建设成效显著
作者:张馨月  时间:2012-01-13  点击数: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985工程”项目建设,推进“985工程”项目建设健康持续发展,提高建设效益,近期,吉林大学组织开展了“985工程”建设项目中期检查评估工作,重点对新一轮“985工程”批准建设的科技创新、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交叉三类共24个学科建设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各建设项目较好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在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等方面水平不断提升,并产生出了一批具有较高显示度的阶段标志性成果。

“工程仿生”项目紧密结合仿生创新平台下行走机械与微机械仿生、功能表面仿生工程、仿生材料与仿生摩擦学、农业工程仿生理论与技术、工程仿生生物学基础、管理仿生系统工程6个主要方向开展研究和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各方向研究内容和建设目标一致,人才培养能力和效果显著,项目研究团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在人才培养方面,各方向共培养博士生33名,其中外国留学生1名;培养硕士生48名;出站博士后3名;培养“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名。其中,1名博士完成加拿大Simon Fraser University 联合培养博士生计划回国,1名博士通过美国乔治城大学博士后项目申请,继续仿生理论及技术研究工作。刘燕副教授于2010年8月获得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青年科技奖,马云海教授于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在队伍建设方面,依托“985工程”工程仿生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对研究团队进行补充与建设。引进讲座教授1人、海外博士1人,引进唐敖庆特聘教授1名、唐敖庆讲座教授2名,引进学术骨干1名。另外,3人晋升为教授,3人晋升为副教授。2名在站博士后获得国家博士后基金。

在科学研究方面,积极组织和参加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2010年1月18日,由任露泉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国家潜在油气资源(油页岩勘探开发利用)产学研用合作创新项目”在吉林大学启动。2010年3月9日-11日,任露泉院士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机械仿生耦合设计原理与关键技术”在南京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验收,验收等级为A。2011年6月14日,任露泉院士负责的国防基础科研项目顺利通过国防科工局委托教育部主持的验收。2010年9月,由吉林大学牵头发起成立国际性学术组织“国际仿生工程学会”,秘书处常设在吉林大学。2010年11月7-9日,任露泉院士、韩志武教授、赵宏伟教授在河南洛阳参加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中国机械工程路线图》编写工作会议,任露泉院士担任专家组成员,韩志武教授、赵宏伟教授等担任编写组成员。2010年,开展了仿生动物驯养繁育设施、新型仿生动物创制研究室、仿生动物形态研究室、仿生动物行为与机能研究室建设工作,并主要进行了动物嗅觉系统的形态与机能的研究。2010年,英文报刊《仿生工程学报》(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的SCI影响因子(IF)已由2009年0.972提升至1.032。该期刊获吉林省政府第二届新闻出版奖精品奖,并再次获得由全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评选、教育部颁发的精品期刊奖。世界顶尖杂志《Nature》和《Nature Medicine》于2010年5月对本刊发表的一篇论文分别作了报道。

2010年,管理仿生系统工程获得吉林省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向吉林省政府提交决策咨询报告三份,其中两份建议得到吉林省政府领导批示。2011年,任露泉院士编著完成的仿生丛书《耦合仿生学》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在系列化原位力学测试技术及仪器开发方面处于国内领先行列,共申请和授权专利56项,部分成果在国内得到推广和应用。提出的利用压电体构造形成的微小型与小载荷高频疲劳试验机,可以对微小型试件、轻小载荷试件进行高周波疲劳试验,已申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利用压电泵构造形成的胰岛素推注泵,进一步获得国家863项目支持,项目进入小试阶段。

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通过联合申报国际合作项目、参与重大国际学术会议以及选派骨干教师出国留学或合作研究,搭建起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紧跟国际工程仿生领域最新进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2010年,共邀请7名外国专家来校讲学或指导,承担各类国际合作项目2项, 有30余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学术论文。有8人前往美、英、日等国进行3个月到一年的访问交流或博士后研究。同时,吉林大学长春市国家实验动物中心与日本东京大学医科学研究所系统疾病模型研究中心、韩国忠北大学校农业生命环境大学畜牧系签定正式合作协议,在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与分子病因学、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技术、实验动物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实验动物分子营养调控、实验动物显微外科5个科研方向进行了深入合作研究。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部课题组徐力教授于2010年11月到2011年3月作为日本关西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部客座教授,在纳米载体药物传输系统方面进行了合作和交流,并签署了国际合作协议。

2010年9月14日-16日,国际仿生工程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三届国际仿生工程学术年会在珠海隆重召开。“国际仿生工程学会”是应国内外学者的建议和要求,由吉林大学牵头发起,联合15个国家的仿生学领域学者,学会秘书处常设在中国长春吉林大学。目前,有包括亚洲、非洲、大洋洲、南/北美洲、欧洲的37个国家和地区的注册会员428人。“国际仿生工程学会”的成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将促进国际仿生工程学科领域的发展,大大提升我国在仿生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国际仿生工程学会成立大会的同时,召开了“第三届国际仿生工程学术年会”,本次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教育部、科技部、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吉林大学主办,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承办,吉林大学珠海校区协办。本届学术年会为国内外仿生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提升了我国在仿生工程研究领域的国际学术地位,彰显了吉林大学仿生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工程仿生”项目建设体现了诸多创新思路。如在工程仿生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体现了多学科交叉的特色和优势,汇聚吉林大学多个学院、多个学科的仿生资源和优秀人才,创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新一期项目主要研究工程生物学、机械仿生、耦合仿生、材料仿生、农业工程仿生、军事仿生、医学仿生、管理仿生等多个工程仿生重大课题。

项目将进一步汇聚学校仿生资源,构筑工程仿生研究高地;进一步优化组合,集中力量,扶优扶强,重点突破,着力将仿生行走、耦合仿生、材料仿生建成国际一流;进一步纵向深化,强化工程仿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进一步横向拓展(医学、军工、管理),加强高技术研发,以应工程领域迫切的重大需求。紧紧抓住国内外仿生研究的大好契机,组织上大项目。坚持并深化5个结合:研究的上中下游结合,产学研用结合,国内外合作结合,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结合,平台内外人员结合。(吉林大学网络通讯社中心站 张馨月)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信息管理和技术维护:吉林大学大数据和网络管理中心 
管理员信箱:zygl@jlu.edu.cn版权所有 2015 吉林大学
吉ICP备06002985号-1    吉公网安备 22017302000045号

网站导航

当前访问量:

手机版


扫一扫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