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校园快讯>正文
校园快讯
吉大专家赴西南抗旱找水日记(三)
作者:仪电学院  时间:2010-04-20  点击数:

4月1日 宣威市

上午8点,在滇的三批专家共赴宣威市板桥镇土城村,为了更好解决该地的农民生活饮用水问题,核磁共振测量地点位于土城村农民的庄稼地中,距村庄较近,位于220伏村供电线路下方,测量受工频电磁干扰影响较大。综合分析结果为,在测点地下100米内不存在含水层。下午1点,三批专家赶赴曲靖市会泽县大井镇开展抗旱减灾找水。4点到达,与当地镇政府座谈交流具体抗旱找水工作。经过实地调查,最终确定该地主要解决大井镇小学和中学的用水问题。晚上6点钟,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林君教授抵达大井镇,开始领导以后的抗旱找水工作。

4月2日 大井镇

上午8点,在距大井镇中学100米左右的农民庄稼地中进行了核磁共振和瞬变电磁测量,在测区内有高压线,距测区2Km左右,有通讯基站,测量受电磁干扰影响较大。综合分析两种方法的测量数据,得到了相对一致的结果,最终确定了井位(科技四号井)。下午1点,为了更好地解决大井镇村内的农民生活饮用水问题,又加做一个测点,在农民的庄稼地中采用RES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在测线110米存在低阻,初步确定距地面30米处存在含水层。下午4点,专家组完成在大井镇的工作,赶回陆良县。

4月4日 陆良县

4月3日,经过一上午的总结和讨论,决定派段清明教授和蒋川东博士支援贵州抗旱找水工作组。林君院长和专家组在此等待“科技一号井”打井结果,并决定在陆良县再加做一个测点。

4月4日,上午8点,在滇专家组对陆良县芳华镇乘明村浑水塘测点进行了核磁共振和瞬变电磁测量,经物探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含水层位于距地表150米,距公路东边40米左右,建议成井深度150m。在黔专家组与于生宝教授、王世隆博士和张哲硕士汇合并开始展开工作,在贵州省盘县小白岩地区进行了核磁共振测量,由于电池原因,测量未完成。

4月5日 富宁县

上午8点,林院和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李海生研究员等抗旱找水专家组赶赴云南省富宁县开展抗旱减灾找水工作,晚上6点抵达与富宁县政府讨论具体事宜。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赵义平研究员在陆良监督当地打井过程。在贵州盘县,上午8点半,专家组再次来到小白岩地区进行核磁共振测量,最终得到结果,由于核磁共振信号均比噪声小,可以判断该地点地下100米内不含可利用的地下水。晚上7点抵达盘县,准备下一天的工作。

4月6日 富宁县

上午8点,在滇专家组经过长距离的盘山路,在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下,终于将所需仪器搬运到大山深处的富宁县木央镇龙岩村,在此进行了核磁共振和瞬变电磁测量,经结果综合分析,含水层位于距地表90米,距起点位置100米左右,该测点在90米至100米的含水量较高,达到了11.8%,建议成井深度100米。上午8点,在黔专家组抵达滑石乡雷打山村,经过核磁共振测量得到结果,地下7米到12米存在少量地下水,可利用大口井进行开采;地下50米到70米存在少量地下水,由于水量较小,不具备开采价值。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信息管理和技术维护:吉林大学大数据和网络管理中心 
管理员信箱:zygl@jlu.edu.cn版权所有 2015 吉林大学
吉ICP备06002985号-1    吉公网安备 22017302000045号

网站导航

当前访问量:

手机版


扫一扫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