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焦点新闻>正文
焦点新闻
追寻白求恩的足迹
作者:  时间:2019-11-13  点击数:

【消息来源:人民日报人民号 人民网】今年的11月12日是白求恩同志逝世80周年,人民日报人民号转载吉林日报推送《追寻白求恩的足迹》,发表了吉林省女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我校退休干部傅菁林老师在参加2017年暑期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带队重走白求恩路主题活动时拍摄的系列场景,体现了志愿者们追寻白求恩的足迹、争做白求恩传人的共同心声。

80年来,白求恩精神一直是鞭策医务工作者前行的动力。吉林大学医学部组织学生和医生志愿者连续10余年沿着白求恩战斗过的足迹到革命老区开展义务支教、健康宣传、素质拓展和义诊活动,广大师生在追寻白求恩足迹的同时,争做新时代弘扬白求恩精神的楷模和典范,让白求恩精神薪火相传。傅菁林参加了他们的活动,被深深地感染,她动情地对记者说:“我有幸在2017年暑期参加了重走白求恩路主题活动,用镜头记录了他们追寻白求恩足迹活动的点滴。”

寻根之地——在抗日战争烽火中诞生的白求恩学校,如今已经走过了80年的征程,创造了医学辉煌,是师生寻根之旅必到之处。

党的十九大代表、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中)每年都要到河北省唐县白求恩工作过的地方看望老乡和孩子们,这是他与老区的孩子们在一起。

师生每年都要到河北省顺平县神南镇白银坨白求恩学子殉难地祭奠被日本侵略军屠杀的150余名抗日英烈。

1938年6月,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晋察冀军区,被聂荣臻司令聘为军区卫生部顾问。在白求恩的建议下,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在牛眼沟村正式成立,这也是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的正式起源。1939年11月,因为在一次抢救伤员的外科手术中手指被手术刀划破,白求恩患上败血症后因公殉职。为纪念他为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卓越贡献,毛泽东发表《纪念白求恩》,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精神。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第二、第三医院和口腔医院捐资28万元修缮了白求恩希望小学,在老区老百姓和孩子们的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

师生参观唐县军城镇和家庄村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对革命先驱在如此简陋的艰难困苦的战争环境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感慨万分。

白求恩志愿者给老区的孩子讲述白求恩的故事,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打上白求恩精神的烙印。

傅菁林向记者介绍:“这次义诊,吉林大学的志愿者携带便携式彩色超声机、移动心电机、血糖检测仪等医疗设备为患者就地检查,全天接诊800余人次。这些年来,他们每次义诊都为前来就诊的乡亲们发放价值约20余万元的药品,深受老区人民的欢迎。医疗队成员中包括内科、外科、中医科、儿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电诊科等科室共30余名一线医生,其中不乏博士生导师、知名专家和教授。”

白求恩志愿者在40度高温下给孩子们辅导功课,义务支教。

志愿者认真讲述口腔构造,为患者演示刷牙的方法和口腔卫生知识。

在白求恩学校旧址所在地——葛公村,志愿者为孩子们进行生长发育及体质检测。

志愿者为孩子们进行生长智力检测。

牛眼沟的村民热盼着白求恩医疗队义诊的到来,这是乡亲们踊跃就诊的场面。

医疗队为白求恩时期见过白求恩的八路军保育员、91岁的陈素子义诊。

眼科医生为当年见过白求恩的甄姓老人看眼睛,并送药给他老人家。他激动地说:“我小的时候见过白求恩,留下很深的印象,你们是白求恩的传人,太感谢你们了”。

医生为老乡做超声检查。

追寻白求恩的足迹、争做白求恩传人是志愿者的共同心声。

(文字来源:人民日报人民号 吉林日报客户端 摄影:傅菁林)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信息管理和技术维护:吉林大学大数据和网络管理中心 
管理员信箱:zygl@jlu.edu.cn版权所有 2015 吉林大学
吉ICP备06002985号-1    吉公网安备 22017302000045号

网站导航

当前访问量:

手机版


扫一扫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