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来源:社会科学处李羿】11月1日,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会上发表讲话。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考古学院林沄教授,原校领导、古籍研究所吴振武教授,周忠兵教授参加座谈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首先向长期致力于传承弘扬甲骨文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们表示热烈祝贺,并致以诚挚问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多部门多学科协同开展甲骨文研究和应用,培养了一批跨学科人才,经过几代人辛勤努力,甲骨文研究取得显著成就。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希望广大研究人员坚定文化自信,发扬老一辈学人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学风,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座谈会上,林沄教授结合自身研究成果,谈了自己的体会和研究建议。他表示,甲骨文在研究我国古代史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更好地发挥甲骨文作用,甲骨文研究要加强队伍建设,吸引更多学科专家参与甲骨文研究。他建议,甲骨文研究要打破传统的研究局限,运用数字化手段拓展研究视野,加大甲骨文研究的立项力度,在项目管理上要充分考虑其研究特殊性,在研究周期和研究经费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自主性。
11月7日,教育部举行的学习纪念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座谈会上,吉林大学吴振武、冯胜君两位教授参会并发言。吴振武教授介绍了目前全国甲骨文研究现状,着重谈了甲骨文研究的科研队伍建设情况,呼吁加大古文字研究生培养力度。他表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后备受鼓舞,今后将更加努力做好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使甲骨文等古文字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作用。
冯胜君教授表示,吉林大学在古文字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以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创建者之一于省吾先生为代表的几代科研工作者都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表示,吉大古文字团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和继承老一辈学人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学风,为古文字研究和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悉,林沄教授长期致力于古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研究,在甲骨文分类断代、古文字发展演变、商王朝国家性质等问题上均有精辟论述。吴振武教授现任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会长、中国文字学会副会长,参与编著《殷墟甲骨刻辞类纂》《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甲骨文字诂林》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周忠兵教授长于甲骨文疑难字词考释,对甲骨钻凿形态问题也有深入研究,著有《卡内基博物馆所藏甲骨研究》,参与修订《新甲骨文编》。2018年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成立了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与应用专家委员会,林沄、吴振武两位教授分别出任顾问和委员。